第(3/3)页 当今官家,以先帝之名,当着群臣复述的誓言。 天然神圣不可侵犯,不可更改! 这是与汉高祖与群臣斩白马而盟一般的诺言。 含金量,远超汉光武指洛水为誓所立的誓言。 但赵煦依然动情不已的抬着头,似乎怀念着什么,回忆着什么,眼眶热泪滚动着:“朕记得很清楚,皇考当日,言及此事,曾动容落泪,与朕言:乌台诗案,太过牵强,实乃有司捕风捉影,有心者煽动舆论,加罪于士大夫,吾早已有悔,只碍于颜面……尔即位后,当起复苏轼,平反诸案……我大宋此后,除谋逆文字外,不可再因文字、言论治罪者!” 这既是给他的父皇松绑——作为现代的留学生,赵煦可太清楚,苏大胡子的历史地位了。 唐宋八大家里,最有人格魅力,同时也最传奇的一位。 而其文章、诗赋,在千年后,依然在天下九州无数校园学子嘴中被反复诵读。 为了自己的父皇,赵煦只能是编出一个‘皇考早有悔意……还嘱托朕平反’的谎言来——反正,在他上上辈子,元祐的旧党大臣们,就是拿着‘先帝早有悔意’的名义,来推翻熙、丰时代的一切的。 和尚摸得,他自也摸得! 而在同时,这也可以进一步强化放松言论管制的风气。 赵煦当然知道,这样做其实对皇权是有害的。 因为皇帝,其实是某种意义的神。 神,不可以被讨论,不可以被评价,更不能有错。 一旦神被人讨论、评价,甚至被人发现了错误。 那么神就从至高无上的地位跌落下来。 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亮出了血条。 皇权因此松动。 可是,赵煦看的清楚,皇权终将谢幕。 与其被人拿着刀子,将全家杀干净。 不如自己体面点,提前留好退路。 这样万一真有哪天,子孙也能依靠这个,保住性命说不定还能当个米虫,安享富贵。 甚至因此有东山再起的希望。 西汉灭亡后,刘秀为什么能复国? 还不是靠着文景的仁政还有武宣的功绩? 没有这些,大魔导师再强,怕也要被群雄冲烂。 当然了,这也是赵煦知道,任何事情都有自身的惯性。 所以啊,他再怎么浪,至少在他活着的时间里。 只要他不逼反整个天下,那么他所拥有的权力,依然是至高无上,且不可撼动的。 他再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争取民心的归附和认可。 那么,他就依然是那个神圣不可侵犯的君王。 甚至可能因为这些政策,而被百姓神化。 正是因此,赵煦才会这么肆无忌惮。 至于他死后? 谁还能管得了自己死后的事情? 汉武帝、唐太宗这样的千古雄主都无能为力。 三世为人,赵煦早已经释然了。 群臣听着,皆动容不已。 赵煦则继续说道:“其后,皇考又命朕立二誓!” “其二曰:宰执大臣、三衙大将,国家臂膀,股肱髃臣,纵犯十恶不赦之罪,止于赐死,十恶之外,止于编管!” 这就是将原本明面下的潜规则,变成公开的政策,让所有人都知道。 同时,也是进一步拉拢宰执、将帅,强化这些人国家主人翁意识。 将他从孤家寡人,变成了一个有坚定支持、拥护的利益集团共主。 这样一来,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再大,也可以通过谈判和让渡利益来妥协。 于是皇权被包裹在里面,成为一个真正的利维坦。 赵煦说到这里,便看着群臣,道:“其三:凡吾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齑之!” 韩绛立刻顿首:“伏唯大宋英文烈武圣孝皇帝圣德永垂万古!” 其他人跟着俯首:“伏唯大宋英文烈武圣孝皇帝圣德永垂万古!” 赵煦给出的答案,无论是新党,还是旧党,都无比满意。 尤其是对旧党之中,那些不安的人来说,这就是一颗定心丸。 没有比这样的事情,更能让他们安心的了。 赵煦看着自己面前跪伏的群臣,他走回御座,缓缓坐下来。 他知道的,从今天以后,至少在顶层的统治集团内部。 矛盾和分歧,可以被缩小到最小。 之后,只要做好引导工作,统治集团内部就可以做到铁板一块。 …… 宫中的事情本就瞒不住人。 何况是‘先帝曾命当今官家于祖宗御笔之前立三誓’这样同时具有传播性和轰动性同时还无比贴合大宋社会呼声与需求的事情?(北宋灭亡后,传出汴京太庙誓碑的谣言,还说的那么仔细、清楚,就可以知道,誓碑上的内容,是符合宋代社会民间呼声和需求的) 不到半个时辰,都堂上的宰执们就都知道了。 “真圣主也!”吕公著听完,面向永裕陵方向躬身再拜。 有此三誓,天下从此安矣! 都堂的其他执政,则纷纷弹冠相庆。 特别是李常,差点就没忍住在令厅里载歌载舞了。 一个时辰后,太学、武学相继沦陷。 太学生们,欢呼雀跃。 一个叫宗泽的年轻士子,更是泪流满面,面朝永裕陵磕头顿首,三呼万岁、圣主。 到了晚上,汴京的所有勾栏、瓦肆里,就都已经在议论此事。 好多人都说:“先帝真是圣明啊……当年,咋就没看出来呢?” 然后这些家伙就立刻被身边的人堵住了嘴巴——汝这醉汉?怎在此胡言乱语? 先帝一直圣明好不好?! 岁月史书,开始悄然发动,很可能若干年后,那位已逝的先帝,将在不可名状的魔法作用下变成一个全知全能,完美无缺,圣明睿知,只是时运不济的圣主。 (本章完) 第(3/3)页